碎碎念 其一
嗯......今晚吃了一包米线,煮的时候放了些吃剩的丸子。一如既往无聊的晚餐。
回想起来,我很久都没有享受过一场能称为“有趣”的餐食了。
现在的我为进食而进食,等到食物下肚,碗筷洗净后,才发觉自己连食物的味道都记不太清楚。
原来不只是记忆知识的能力下降了,连对于感受的记忆都......
不过,且不谈这个。
今天中午看手机的时候,在某个讲解超视距空战(BVR)的视频下面,某条评论用不知是不是开玩笑的口吻说了句“空战技巧是每一个公民都有义务掌握的技能,要时刻做好起飞出动的准备,祝各位多打胜仗”。
且当他是开玩笑吧,不过下面居然跟了一条“等大型机无人化之后你这说不定就成预言了”。
这还真是......欠缺考虑的发言。
2022年俄罗斯对乌克兰的入侵开始后,与“战争中的无人机”相关的话题开始频频出现在公共讨论空间中。
我没有在这里细谈军用无人机发展史或者分析大众心理的打算,但无人机在媒体中的频频出镜似乎令某些人产生了不良的错觉。
“有人兵器很快就会被无人兵器取代”
“以后我军打仗人手一个手柄就行了”(这还是对于某台仅仅是炮塔无人的155mm自行火炮发表的看法)
......
诸如此类的看法,蕴含的显然是对战争代价的轻视,或者更进一步的,是在崇拜、渴望战争。
从历史书到思政教育再到主流媒体,没有一处不在强调“外敌虎视眈眈”“我国/中华民族需要崛起”,这是由这个国家的历史所决定的、难以动摇的风向。
于是,随着军队现代化的推进,外交措辞的强硬化,新型武器不断服役、走入大众视野,与假想中的“外敌”的力量差距快速缩小,许多人以本国的工业能力与军力而自负,却少有思考过政治、战争的复杂性。
一方面,中国看上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强大;可另一方面,许多与民生相关的基本问题却仍然难以解决......
我并非在否认国防能力在国家安全体系中不可动摇的地位;然而,武器造得再厉害,民众该不幸福还是不幸福,这对任何一个国家而言都是适用的。
压抑的社会氛围塑造出了无数厌倦日常的人,于是他们渴望打破日常的因素出现——所以,就算出现崇拜战争的人,也没有什么好奇怪的。
“只有未经历战争的人才渴望战争”,我不知道这句话是不是正确的,特别是对于某些疯子而言。但我能肯定的是,未经历战争的人更容易低估战争的风险与代价,低估牵动战争的那无数根链条的复杂性。
战争不是游戏,战争是技术性的、有组织性的杀戮。
虽然很想对“威胁式教育”“感恩教育”再抱怨两嘴,不过我有点累了,今天先写到这。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