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碎念 其三 获取链接 Facebook X Pinterest 电子邮件 其他应用 - 十二月 13, 2024 咽炎和口腔溃疡还未痊愈,而且当前的病情也完全称不上有什么“明显改善”。仍旧很痛,仍旧很烦躁。因为特别烦所以不太想多写什么,今天就这样吧。 获取链接 Facebook X Pinterest 电子邮件 其他应用 评论
零碎的妄想 其六 - 十二月 16, 2024 我这几天在看《装甲骑兵VOTOMS》,觉得里面的人形机甲“AT”的机设非常有吸引力,所以这几天脑袋里一直在构思类似的一种武器,作为小说架空世界观的重要武器而出现。 以下是查找资料并和ChatGPT讨论后写的一段短设定文稿: ------------------------------------------------------------------------------------------------ 时间进入21世纪30年代,随着能源、材料、电子领域在上个十年里接连取得的重大突破,人类理所当然地将最前沿的技术投入了军用装备的开发中。 单兵外骨骼、电磁武器与装甲、激光武器......在各类从实验室走进服役序列的装备中,最引人注目的恐怕是它—— 高约3-4米,具有双足、四肢,换而言之就是类人设计的机甲。宛若从科幻小说中走出的武器。 2029年末,由通用动力公司主导设计的XBV-28定型,并于次年年中公开了其存在,成为世界上第一型拥有实用性能的双足战斗载具。 投产并进入现役的型号被称作TBV-28,即Tactical Bipedal Vehicle(战术双足载具)。 2031年初,由东亚民主共和国军事工业集团设计的30式步行装甲战斗载具定型(东国民间多以“步行机”“机甲”来称呼此类武器),并于年末公开。 这一新型武器并不是要替代传统的装甲兵,而是作为它的补充。 在平坦的地形上使用足底的履带或轮子移动,在复杂地形上则像人类一样使用双足进行步行;装备重机枪、机炮、反坦克导弹,作为机械化部队的一部分作战;通过模块化设计,拥有执行突击、工程、运输、维稳等多种任务的能力...... 用上面的话来简单描述这种武器的定位,大概就足够了。 它比装备外骨骼的步兵火力更强、速度更快,比传统的装甲战斗载具更轻、更全能、更能应对巷战...... 它不会取代现有的任何一种武器,却也能发挥自身的独特作用。 当然,它并不是没有缺点。 首先,以美军的TBV-28(无附挂装甲)为例,躯干正面仅能防御14.5mm机枪弹,四肢装甲板仅能防7.62mmNATO弹,对高爆弹以及航空炸弹的高速破片更是严重缺乏防御力。 虽说电能相关技术得到显著发展后,电磁装甲走入实用化阶段并被装备在各类装甲战斗载具上——但步行机受限于其体积和动力系统,在安装电磁装甲上仍有严重的技术瓶颈。 再者,传统/双足的可... 阅读全文
白痴行为 其一 - 六月 09, 2025 看标题就能明白,本博客又新设了一个栏目。如字面意思所述,这个栏目下的文章用来记录人类的白痴行为,当然,主要是针对我自己。 为什么在这个炎热的下午会突然想到设置这样一个栏目呢?事情要从今天的午饭说起。 我最近对烹饪产生了些兴趣,所以自然会去找机会进行实践。同时,“产生兴趣,想要实践”这个表达的另一面就是“从前缺乏兴趣且几乎没有实践过”。也就是所谓的新手、菜鸟,而菜鸟的身上是永远不缺少愚蠢行为的。 机会来了,家长不在家,我还没有吃午饭。于是,我想到用家里存放的车仔面(实际上是一种较细的乌冬面)试着做炒面吃。想法很美好,现实很麻烦。打开冰箱,映入眼帘的是混杂着蔬菜、水果、酒类、调味品、腌制/干燥食品等各种物件的垃圾堆式布局。很不幸,没有储藏肉类(也有可能是塞在冷冻室的什么地方,但就算找到了也不可能马上使用),蔬菜也都是我不太喜欢的类型。由此,我做出了“不需要肉或者蔬菜,就做单纯的炒面”的决定。 按照网络上的教程,先拆开乌冬面的包装,在热水中搅散、沥干后备用,接着是准备调味品——问题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我虽然常常去家中的厨房帮忙端菜,对其中各种物件的功能也有大致的了解,但调味品显然不在此列。因为, 我无视了包装上写着“蒸鱼豉油”的生抽酱油,转而拿了一瓶标有“红烧酱油”字样的老抽酱油 。原因不复杂,但解释起来却有点麻烦。 酱油这类瓶身较大的调味品被放置在灶台旁的橱柜中,也就是炒菜时自己的脚边,不俯下身子的话是没法拿的,柜中的采光也不好,只能勉强看清离柜门较近的瓶子上的文字。在这之上还有一点:柜子里很乱。自下而上穿过柜子的燃气管道占去约四分之一的空间,而装着调味品的七八个玻璃瓶在瓶挤瓶的同时,还要和放着数把厨刀的刀架共享剩下的空间。若是想把柜子较深处那些标签被遮挡的瓶子拿出来仔细确认,就不能不在动作上小心谨慎,以防碰到刀具和其他的瓶子。在这种混乱感的作用下,我草草地找了一遍,便决定使用找到的老抽酱油(它放在最外面)和蚝油。 上面叽叽喳喳说了这么多借口,然而问题的根本还是在于:自己不熟悉烹饪中要用到的调味品。如果看到“蒸鱼豉油”时没有把它认作是别种调味品,而是知道这是种生抽酱油,这样的错误根本就不会发生。 不过,接下来才要进入真正灾难性的部分。 预热锅底的时间完全不够,加入油的方法应该也有问题。 因为对火候控制以及油的加热速度缺乏概念,望着看似平静的油面的我直到有白烟冒... 阅读全文
“多余”的人生 - 十一月 15, 2024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也许是我哥找到工作之后——我会开始想“自己是不是个多余的人”。 这种想法并不是完全不理性的。 我的父母生育了三个儿子,他们分别出生于1995、2006、2007年;其中的二儿子就是我。 我从来没问过他们这么生育的用意,实际上也不想问。也许是因为生活条件改善而想给家里添人,也可能是其他什么更复杂的原因。 总之,我出生,并且活到了现在这个时间点。 “如果只生了一个孩子,那么他们早该回老家过清闲日子去了” “如果我没出生的话,情况应该会比现在好” “我的诞生根本没有任何意义” 诸如此类的想法,不止一次地出现在我的思绪中。 我对他们的态度确实很复杂。 出于“生育之恩”还是“为人本性”之类的什么东西,我当然会抱有感谢之类的正面想法,这或许是理所应当的。 但是反过来说,要是我不出生的话能给双方都减轻巨量的负担。不管怎么想,养两个小孩总比养三个更容易吧? 也正是因为我要在这个世界上、在人类社会中活着,所以我要承担社会责任,接受教育,参加升学考试......什么,你想放弃?不好意思,已经有的生命可没那么容易随便放弃。 虽然自杀的方法有很多,其中也不乏方便又实惠的捷径,但最重要的仍然是自杀的理由和时机。 自杀毕竟不是逛超市,想去就去想回就回。一旦自杀成功,人就会死,而死人绝对不可能复活。如果自杀失败,中途被人救下,视自杀方法的不同,可能会留下严重程度不一的各种后遗症,落到生不如死的境地的家伙也是大有人在。 自杀终究是个给别人添麻烦的事。 世上所谓“自杀的理由”,大部分都可以总结成“生活痛苦而没有希望”,这对我来说也是适用的。 不过,若是要用“痛苦”来形容自己的生活,我的心里终究会有抵触。 考虑到今日的人类文明中,贫困、饥饿、疾病、暴力冲突的受害者仍旧不计其数,我的生活和他们比起来可以说非常幸福。 如果拿给世人做评判的话,绝大多数人想必也不会允许我用“痛苦”来形容自己的生活。 所以我才觉得自己是个多余的人。 出生在这个世界上并不是什么值得祝福的事。在这个世界上死去也并不是什么值得哀伤的事。 婴儿出生时,为他祝福的是此前就已生活在世界上的人。 当他死去时,为他哀伤的是仍然活在世界上的人。 也就是说,为生庆贺,为死哀悼,那都是“活人”的事。 抚育婴孩的麻烦是他们的,处理逝者身后事的麻烦还是他们的。 至于人出生以前在哪,死了以后又去哪,这种问题谁都回答不出来... 阅读全文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