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目前显示的是 十二月, 2024的博文

写在公元2024年的最后一天

 今年有很多事发生。于我,于你,于整个世界,都是如此。 很多人降生了,很多人死去了,很多人继续活在世上。 对我来说,这应该会是有生以来最不安的一次跨年。只要回想一下每年的这个时间点,就可以清晰地认识到自己心境中的变化。 2020-2021的跨年,我对生活有着旺盛的热情,尽管这热情缺乏目标 2021-2022的跨年,虽然心灵已经初显疲惫,但我的热情仍旧澄澈而强烈 2022-2023的跨年,跨过了病痛的我已经对此前的自己产生了深刻而不可逆的怀疑,生命的颓唐已经逐渐渗入骨髓之中 2023-2024的跨年,我的活力与信心已减少到此前难以想象的地步,我频繁地想象自杀与随机杀人,对未来的担忧正急剧地向病态的方向转变 2024-2025的跨年,也就是现在——原本组成我身为人类之生命力的一切,欲望、信仰、爱,已经变得模糊且充满苦涩,现在我日日都在怀旧与怀疑为底色的戏谑中虚度。 对生还有留恋吗?对死就有觉悟了吗?我拼命地向自己询问着这个问题,可从来都没有回音能将我唤醒。 也许你已找到生的意义,或许还没有,亦或会在以后找到新的意义。 不管如何,祝读到这里的你幸福,也为全人类的未来献上祝福。 ajssad 于公元2024年12月31日3时13分

边回忆边思考将来 其一

 在切入正题之前,我突然想起这个博客好歹也算是个公共空间(虽然访问人次惨不忍睹),在公共空间里发言多少还是要有个好名字......“ajssad”就太蠢了,所以我决定取“仁理”来当我在这个博客的名字。 那么,再来一次。 大家好,我是仁理。 今天没有去上学(大概元旦假期结束之前都不会去),一点干劲都没有,在家里无意义地消磨时间。 我经常会怀疑自己的脑袋是不是在过去的某个时间点不知不觉地坏掉了——思维非常难以集中,时常出现强迫观念/行为,记忆力也显著下滑了。 再这么下去好像只能当社会垃圾啊。我时常会这么想。 拜这种精神状况所赐,我一直处于“闲时间很多但基本上学不到什么有用的东西”的状态。乱七八糟的想法几乎一刻不停地在我的颅骨里打转,与之相对的是我几乎不去实际动手学习或是产出什么东西。 对不起,我其实真的不想这样。 真的很对不起。我是个该死的罪人。 被说矫情、懒惰也好,被指责浪费大好时光也罢,我不会找借口。就“过程的结果”来看,我确实在以可以用“无谓”形容的方式生活。 如果死神之类的家伙出现,宣布要把我带到地狱去受刑,我大概也会一声不吭地接受。不过,希望他最好能给个痛快,毕竟我还是挺怕痛的。 自认无谓的生活方式,摇摆不定的人生态度,直接带来的就是深刻的自卑感、负罪感、疏离感...... “世界上的问题无穷无尽,而你的生活是独一无二的”——AI是这么对我说的。 “放平心态,不要想这么多”——我的母亲大概是这么对我说的。 “放过自己吧”——我想这么对自己说。 你没有拯救世界的责任。你没有操心世间万物的精力。你无法令世间一切如自己所愿。 我明白的。我知道这些话在说什么。在这个信息爆炸式流通的时代,我也充分品尝了这几句话蕴含的沉重和苦涩。 只是,还是忍不住会去担心。这应该就是所谓的病态了。 在病床上忍受痛苦,以仪器监测、维持着生命的病人,并不会只因自己“不想痛苦”就从病痛中解放出来。病入膏肓的家伙身上,就是无时无刻都有这种近似绝望的无力感。 抱歉,有点标题党了。本来还想回忆一下过去玩的游戏、谈一谈未来的期望之类的,但心境太乱,不知道该从哪起笔,只好不写了。

碎碎念 其四

 我今天有想到——自己不是一个可以简单用“坚强”或是“脆弱”来形容的人。不,准确来讲,人类全都如此。 对我自己而言,想要保持“坚强”,最重要的是“后盾”。它可以是物质性的,也可以是理论性的,但归根结底是通过维持心理稳定来让自己变得“坚强”。 这么说可能不太好懂,还是举例子吧。 现在的我是缺少“后盾”的。我既没有经济独立也没有寻找到能够全心投入的事,换而言之,在物质和精神上都处于缺乏保护的状态——打比方的话,就像是在重火力肆虐的战场上开着铝合金车体的伞兵战车作战。 我没有政治信仰也不信教,也没有能称得上灵魂之友的人陪伴,所以若要为精神建立护盾,就只能去做自己眼中“有价值的事”,并将这些事所产生的价值以某种方式固定下来。 我的怀旧情结与当前这种精神状况之间的双向关系,展开讲的话也能说不少,但我现在累了。 于是,今天就写到这吧。 希望自己能成为受人敬爱的角色。

回忆往事 其二

 今天身体不太舒服,似乎是着凉了。真不想去上学啊,一听到学校里各种混杂在一起的噪音就觉得烦躁不已......死掉算了。 暂且不发牢骚,按照标题所述来讲讲以前的事吧。 我入宅的时候首先玩的是《弹丸论破》,大概是初中一年级时的事情。不过众所周知,那姑且算是个全年龄系列......所以先略过不讲。 我首次接触的,带有成人内容的游戏,应该是《Fate/Stay Night》。(严格上来说,在这之前应该也有因为各种契机不小心接触到成人向作品,但以当时连自慰都没学会的一片空白的性知识,对此也只是感到困惑而已) 至于具体是什么时候接触到的......老实说不记得了——不,实际上我连自己是先玩的弹丸论破还是FSN都记不清了。 玩这游戏的时候,我还没有自己的电脑,想玩PC游戏就只能用父母房间那台。回想起当时以那好奇中混杂着不安的心情,遮遮掩掩地在那台随时都能被进入房间的人窥屏的电脑上玩游戏的我,心中不由得生出一阵感慨。 FSN的剧情我基本上忘掉了,不过与之相对的,游玩时的感受却深深地刻在了我的心中——从稍有不慎就会走入的DEAD END,再到全屏对话框的华丽演出,再到那惊艳的世界观设定与氛围营造——毫不夸张地说,是这部作品塑造了我的故事审美观。 因为马上要睡午觉了所以先写到这。下次应该会讲自己与真正意义上的“色情游戏”的缘分。

零碎的妄想 其六

 我这几天在看《装甲骑兵VOTOMS》,觉得里面的人形机甲“AT”的机设非常有吸引力,所以这几天脑袋里一直在构思类似的一种武器,作为小说架空世界观的重要武器而出现。 以下是查找资料并和ChatGPT讨论后写的一段短设定文稿: ------------------------------------------------------------------------------------------------ 时间进入21世纪30年代,随着能源、材料、电子领域在上个十年里接连取得的重大突破,人类理所当然地将最前沿的技术投入了军用装备的开发中。 单兵外骨骼、电磁武器与装甲、激光武器......在各类从实验室走进服役序列的装备中,最引人注目的恐怕是它—— 高约3-4米,具有双足、四肢,换而言之就是类人设计的机甲。宛若从科幻小说中走出的武器。 2029年末,由通用动力公司主导设计的XBV-28定型,并于次年年中公开了其存在,成为世界上第一型拥有实用性能的双足战斗载具。 投产并进入现役的型号被称作TBV-28,即Tactical Bipedal Vehicle(战术双足载具)。 2031年初,由东亚民主共和国军事工业集团设计的30式步行装甲战斗载具定型(东国民间多以“步行机”“机甲”来称呼此类武器),并于年末公开。 这一新型武器并不是要替代传统的装甲兵,而是作为它的补充。 在平坦的地形上使用足底的履带或轮子移动,在复杂地形上则像人类一样使用双足进行步行;装备重机枪、机炮、反坦克导弹,作为机械化部队的一部分作战;通过模块化设计,拥有执行突击、工程、运输、维稳等多种任务的能力...... 用上面的话来简单描述这种武器的定位,大概就足够了。 它比装备外骨骼的步兵火力更强、速度更快,比传统的装甲战斗载具更轻、更全能、更能应对巷战...... 它不会取代现有的任何一种武器,却也能发挥自身的独特作用。 当然,它并不是没有缺点。 首先,以美军的TBV-28(无附挂装甲)为例,躯干正面仅能防御14.5mm机枪弹,四肢装甲板仅能防7.62mmNATO弹,对高爆弹以及航空炸弹的高速破片更是严重缺乏防御力。 虽说电能相关技术得到显著发展后,电磁装甲走入实用化阶段并被装备在各类装甲战斗载具上——但步行机受限于其体积和动力系统,在安装电磁装甲上仍有严重的技术瓶颈。 再者,传统/双足的可...

碎碎念 其三

 咽炎和口腔溃疡还未痊愈,而且当前的病情也完全称不上有什么“明显改善”。仍旧很痛,仍旧很烦躁。 因为特别烦所以不太想多写什么,今天就这样吧。

咽炎与口腔溃疡的合击技

 这几天真是痛苦。 先是上周末的月考把心情拉到了谷底,考完之后以为能请假待在家好好休息几天,结果又得了咽炎和口腔溃疡。 不,这么讲可能不太准确,不管是咽炎还是口腔溃疡,在考试期间好像就已经有出现症状了,只不过当时还不如现在严重。 每一次吞咽都伴随着不知该用尖锐还是粗钝来形容的疼痛,每一次咀嚼时牙齿和食物碎块都会不可避免的碰到溃疡......溃疡在左右两边都有,所以只用一边牙齿咀嚼这种策略也是毫无意义的。 哪怕是不吞咽,有时咽部也会持续传来鲜明而带有灼烧感的痛觉——就比如键入这篇文章的现在。 疼痛会让人心烦意乱,食欲低下,思考无法顺畅地进行,心情也很容易低落下去。 所以别再痛了,我想快点好起来。同时忍受家里奇怪的氛围和生理上的疼痛实在是太煎熬了。

毫无干劲,令人不快的下午

 每一天我都会有那么一个瞬间,觉得自己离死亡更近一步。 今天上午在学校什么都没听,一如往常。 虽然家长很喜欢说“要请假的话直接说”,但在我听来这句话并没有多少好意可言。 2022年9月复学之后我请假、旷课的次数变得非常多,和家长也频繁地产生冲突。不对,其实生病以前关系也没好到哪去吧? 虽然没法100%确定,但我总觉得自己发病入院和寒假末尾(大概是22年2月的某个时候)那次过量服药脱不了干系。而导致我做出那种蠢事的导火索,正是因寒假作业未完成而引发的一次激烈争吵。 现在回想起来,那段入院经历就跟垃圾电影一样荒谬至极。 在手术完成前都没法进食、饮水,只能靠输液维持生命,这样的状态似乎持续了将近一个星期;家长打着“尽快回校学习”的算盘拒绝手术,结果在保守治疗宣告彻底无效之后才不得不接受手术治疗;手术完成之后我还不慎把粪便拉在床上;剧烈的疼痛让我完全无暇思考其他事情...... 若是当时能得知现在的生活会变成这样,我大概会情愿死在医院里。 出院之后的生活也根本没有什么温暖可言,有的只是困惑、混乱和无力感。 我不知道自己到底有多长时间没有体验过放松而充满干劲的一天了。 每天我都感受到不怀好意的目光(不论它是否真实存在),每天我都希望自己一睡不醒。 难以应付的学业,恼人的家长、学校,令人作呕的世界。 “世界上有好事也有坏事”,这种道理谁他妈的都懂。 不写了。

零碎的妄想 其五

 今天在学校围墙周围闲逛的时候,突然想到个很有趣的故事,在这里简单写一下。 1、故事的主要内容是“校际战争”,即以高中与高中之间的武装冲突为故事的主线。 2、故事舞台是在一个被封锁的大型岛屿,未经许可试图离开岛屿者会被立刻杀死。 3、关于“校际战争”的规则(只是粗略地写一下) ①该岛屿所有高中采取三年学制,比高一更早完成学业的高二、高三学生无法毕业离岛,而是要继续留在岛上,直到本校达成毕业条件或失败。 ②战争的阶段以半年为界限划分,即共有P1-P6六个阶段;每个阶段开始时,岛屿管理方会将每两所学校相互指定为“敌校”;在阶段结束前,被指定进行对抗的两所学校若不能分出胜负,则在阶段结束时杀死两校的所有学生;禁止与当前阶段指定敌校之外的学校进行结盟、物资交换或是暴力冲突。 (然而,这种二二淘汰制会存在学校数量计算上的问题,实际落地时要进一步细化规则) ③毕业的条件是岛屿上只剩余一所学校,此时该校的全体学生获得毕业离岛的资格。 ④战争的核心资源是“个人分数”(Personal Score,以下简称PS)与“集体分数”(Collective Score,以下简称CS)。 PS取决于学生个人的成绩、体能、风纪、战绩等多种因素,而CS取决于学校集体的运营状况、总体成绩以及战绩。 CS并非将全体学生的PS相加而得到,而是有一套特殊的计算规则。 不管是PS还是CS,其地位都相当于货币,用于购买商品或各种服务——包括但不限于水电、燃气、清洁、食品、工具、武器。 其中,PS主要用于学生的个人消费,可以由个人自由支配;而CS则用于维持学校整体的运转或集体性的采购,需要校决策层通过会议来决定其使用方式。 两者在每个阶段均有被划定的购买范围,PS能够购买的物品CS不一定能够购买,反之亦然。 ⑤与敌校间冲突的胜利条件有以下几条: (1)敌校全体学生均死亡、失去战斗能力或投降 (2)敌校决策层通过特殊投票决定弃权投降 (3)敌校做出足以被强制弃权的重大违规行为 在冲突中落败的学校会失去其作为学校的资质,其幸存的学生也不再享有学生身份。 ⑥PS、CS的评定指标中的“战绩”,实际上指的是对敌校人员、建筑、设备的杀伤、损坏程度。 简单来说,杀死越多的敌校学生、将敌校建筑损毁得越严重,就能获得越多的PS、CS。 此外,俘虏敌校学生不会直接获得、扣除PS或CS,但从整体来看反而会间接损耗本方的CS。...

碎碎念 其二

 我在今年七月的时候给自己做了张XLSX格式的写作考勤表。(当然,是在免费模板基础上加工得来的) 就目前为止的记录来说,7月有12天出勤,8月有13天出勤,9月和11月只有4天,而10月更是只有2天...... 我觉得是时候更勤快点写作了——今天久违地产生了这种强烈的感觉。 从悲观的方面考虑,自己的生命可能会于明年之内终结,所以死之前至少该留下一部拿得出手的作品。 从更正常的角度来看,若是想要在今后的人生中以写作为生,就得趁早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不管是写作时间的控制、对工作流程的熟悉,抑或是资料的管理,对于一位作家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 当然,我从来没觉得这会是条轻松的路......实际上现在就已经感受到写作的困难之处了。 知识和经验的重要性不必多说;平时还非常有必要养护自己的精神,否则精神一旦出现问题,工作能力必然会受到严重影响。 人生还会有很多想象不到的困难等着我......每每意识到这个事实,自杀的念头都会变强一点。 今天先写到这。

碎碎念 其一

 嗯......今晚吃了一包米线,煮的时候放了些吃剩的丸子。一如既往无聊的晚餐。 回想起来,我很久都没有享受过一场能称为“有趣”的餐食了。 现在的我为进食而进食,等到食物下肚,碗筷洗净后,才发觉自己连食物的味道都记不太清楚。 原来不只是记忆知识的能力下降了,连对于感受的记忆都...... 不过,且不谈这个。 今天中午看手机的时候,在某个讲解超视距空战(BVR)的视频下面,某条评论用不知是不是开玩笑的口吻说了句“ 空战技巧是每一个公民都有义务掌握的技能,要时刻做好起飞出动的准备,祝各位多打胜仗 ”。 且当他是开玩笑吧,不过下面居然跟了一条“等大型机无人化之后你这说不定就成预言了”。 这还真是......欠缺考虑的发言。 2022年俄罗斯对乌克兰的入侵开始后,与“战争中的无人机”相关的话题开始频频出现在公共讨论空间中。 我没有在这里细谈军用无人机发展史或者分析大众心理的打算,但无人机在媒体中的频频出镜似乎令某些人产生了不良的错觉。 “有人兵器很快就会被无人兵器取代” “以后我军打仗人手一个手柄就行了”(这还是对于某台仅仅是炮塔无人的155mm自行火炮发表的看法) ...... 诸如此类的看法,蕴含的显然是对战争代价的轻视,或者更进一步的,是在崇拜、渴望战争。 从历史书到思政教育再到主流媒体,没有一处不在强调“外敌虎视眈眈”“我国/中华民族需要崛起”,这是由这个国家的历史所决定的、难以动摇的风向。 于是,随着军队现代化的推进,外交措辞的强硬化,新型武器不断服役、走入大众视野,与假想中的“外敌”的力量差距快速缩小,许多人以本国的工业能力与军力而自负,却少有思考过政治、战争的复杂性。 一方面,中国看上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强大;可另一方面,许多与民生相关的基本问题却仍然难以解决...... 我并非在否认国防能力在国家安全体系中不可动摇的地位;然而,武器造得再厉害,民众该不幸福还是不幸福,这对任何一个国家而言都是适用的。 压抑的社会氛围塑造出了无数厌倦日常的人,于是他们渴望打破日常的因素出现——所以,就算出现崇拜战争的人,也没有什么好奇怪的。 “只有未经历战争的人才渴望战争”,我不知道这句话是不是正确的,特别是对于某些疯子而言。但我能肯定的是,未经历战争的人更容易低估战争的风险与代价,低估牵动战争的那无数根链条的复杂性。 战争不是游戏,战争是技术性的、有组织性的杀戮。 虽...